|
|||||
|
|||||
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中國電建水電十局印尼巴塘水電站項目的建設者們,用別樣的方式迎接新春佳節。春節前后,項目部以“央企責任暖民心”為主線,開展系列惠民活動,將溫暖注入當地社區,用責任擔當譜寫出中印尼民心相通的新篇章。 雙節送暖 情系特殊群體 春節前,項目部聯合業主開展“關愛老人孤兒,溫暖喜迎雙節”活動,在Sipirok及Marancar地區掀起愛心熱潮。慰問了項目周邊五個村莊總計140余名老人和孤兒。巴塘水電站項目部深入調研項目周邊群眾現狀,了解到當地群眾的實際困難與需要,捐贈物資包括大米、糖、食用油、面條、魚罐頭以及鞋子等生活必需品,為他們帶去節日的溫暖與祝福。“這些中國朋友帶來的不僅是生活保障,更是被世界牽掛的溫暖。”當地政府在給項目部送來感謝信時動情地說道。 健康守護 筑起生命防線 1月10日,Bulumario村衛生站前排起了長隊。項目部聯合當地衛生部門開展免費健康檢查,為60余名婦女兒童建立健康檔案,篩查出3例甲狀腺、肺炎病例并協助轉診。“隨著SINOHYDRO(中國水電的醫療車)駛進村莊,我們也切實感受到了中國企業的真情實意。”懷有身孕的蒂娜拿著著孕早期體檢報告,聲音微微顫抖著說。項目部不僅捐贈了價值2萬元的抗生素、葡萄糖、消炎藥等日常藥品,更創新建立“雙醫師駐點”機制——由項目聘任的醫生每周定期坐診,與村醫共同為村民接診,切實提升了這座在深山里衛生站的接診能力。 授人以漁? 一針一線富民 “嗒嗒嗒……”清脆的縫紉機聲劃破晨霧,在Sipirok村的技能培訓中心此起彼伏。1月13日,巴塘水電站項目部聯合業主及當地勞工部開展縫紉機技能培訓,通過“理論授課+實操訓練+設備捐贈”三位一體幫扶模式,讓15名工人家屬系統掌握裁剪、鎖邊、成衣制作等全套技能。現場捐贈的20臺電動縫紉機可提供年產2萬余件服裝的產能,預計為每個家庭年均增收1萬余元。“現在我能邊照顧孩子邊工作,就像擁有了自己的裁縫鋪!”學員麗娜輕撫剛完成的巴迪布頭巾,笑容比蘇門答臘的陽光更加燦爛。 生態共護 守護雨林明珠 在1月13日召開的生物多樣性研討會上,52名參建方及村莊代表凝視著紅毛猩猩棲息地的衛星影像。巴塘水電站項目坐落在印尼北蘇省巴塘托魯森林之中,鄰近的印尼國家自然保護區是蘇門答臘猩猩、蘇門答臘虎等瀕危珍稀動植物的生長地、棲息地。項目團隊時刻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將生態保護置于首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嚴格遵循“建設-修復-監測”三位一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模式,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研討及科普會議,為項目參建各方員工代表科普包括紅毛猩猩、蘇門答臘虎在內的各類珍稀動物的保護知識之外,項目部還為渣場復綠建設了植物幼苗培育苗圃、為兩岸動物通行搭建了“繩索天橋”、為監測動物活動頻率及數量變化設置紅外線攝像頭,力求最大限度減少水電站施工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影響,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熱血接力 共筑生命長城 2月1日,項目部聯合業主及印尼紅十字會,在項目駐地成功舉辦“熱血護生命 大愛筑希望”無償獻血公益活動。活動當日,在紅十字會專業團隊指導下,項目部組建標準化獻血服務動線,方便參與員工有序完成登記建檔、健康評估、血液初篩等流程。南塔帕努里地區紅十字會分會負責人高度評價此次活動:"中國企業的組織能力和奉獻精神令人欽佩,這種跨國界的人文關懷正是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此次活動歷時6小時,累計53名中外員工參與篩查,最終45人成功獻血,累計獻血量超過10000毫升,有效緩解了南塔帕努里地區醫療用血儲備壓力。 春節,印尼巴塘項目200余名電建人堅守一線崗位,在推進水電站主體工程建設的同時,用心澆灌著與當地群眾民心相通的友誼之花。從民生幫扶到技能造血,從生命守護到生態共保,系列舉措累計惠及當地民眾400余人次,相關事跡被數家本地媒體報道。 在蘇門答臘島的青山綠水間,中國電建人用責任和擔當詮釋著新時代央企的初心使命,這份跨越山海的溫暖,正成為推動構建中印尼命運共同體的源泉,潺潺不斷地穿越群山,用真情實意續寫著“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美好詩篇。 為當地老人、孤兒舉行捐贈活動 健康咨詢活動 開展縫紉技能培訓 生物多樣性保護研討會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