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青年人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選擇也有差異,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魯西南腹地的濟寧見證了他的轉變與成長,多瑙河畔的貝爾格萊德留下了他的足跡與探尋,大西洋沿岸的科納克里承載著他的夢想與展望。入職電建核電公司僅一年多的時間里,王孟承的足跡便已經遍布了亞歐非三大洲,萬里征程見證了這個青年“追夢人”的勇敢和執著。 2023年的夏天,懷著滿腔的青春熱血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王孟承加入了電建核電公司這個大家庭。作為一個剛從校園步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新環境里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吸引人。 作為剛入職的新員工,王孟承首先被分到山東濟寧的一個新能源項目,開始了他為期兩個月的實習。就是在這里,他完成了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職場環境與校園環境是如此不同,我認識到必須要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完成身份上的轉變,”他這樣說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一次接觸工程的他深知自己有太多要學習的地方。在實習的這段時間內,他早起晚睡,每天往返于辦公室和工地之間,時刻不停地向前輩學習和汲取各類知識。 因為在大學的專業是語言相關,在王孟承的心里一直有一個火種,那就是到海外“一帶一路”建設的最前線,親身去感受一下那澎湃不息的中國智慧與力量。在實習的這段時間內,他了解到公司在塞爾維亞有一個在建的項目。知道塞爾維亞與中國有著長久的“鐵桿友誼”,并且也是最早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他便毫不猶豫地向公司申請希望可以到該項目工作。 對于充滿理想和敢于去闖的年輕人,公司自然是大力支持。王孟承的愿望最終得以實現。實習期結束后,他便被分配到塞爾維亞供熱管道項目工作。海外的工作環境對王孟承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他也遇到了新的困難和新的挑戰,但在周圍同事們的幫助下,他很快就適應了海外的工作環境。 在塞爾維亞供熱管道項目工作的一年時間里,王孟承一直負責綜合辦公室的工作。辦公室的工作讓他獲益匪淺,他明白了,在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之余,還必須擁有出色的溝通和協調能力,這樣才能確保工作能順利展開。 “中非友好穿越時空,跨越山海,薪火相傳”,觀看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的王孟承被深深打動。電建核電公司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并于2024年進軍中西非市場。在塞爾維亞經過一年的歷練后,王孟承便緊接著被調到幾內亞科納克里工作。“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環境,當然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因為我在大學學習過法語,我希望能夠盡我所長,盡快適應這里的節奏,全身心投入到全新的工作當中,”他滿懷期待說道。 為了確保公司在幾內亞的工作能夠順利展開,王孟承也選擇在春節期間留在前方。工作之外,王孟承還與各成員企業代表一起歡度春節,不僅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還在異國他鄉體會到了“電建大家庭”的溫暖。 對于從入職到現在一年多的海外工作經歷,王孟承感受頗多。他這樣說道:“首先我最感謝的就是國家給了我們青年人自我實現的難得的機會和廣闊的舞臺。正是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工程項目,給了我們能在海外奮斗成長的機會。我們更要感謝中國電建海外市場這個大舞臺,讓我們年輕人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學到了本領,收獲了友誼。”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從入職伊始,王孟承便投身海外工作中,過程中有時也有迷茫,有時也會感到手足無措,但是為了當初對電建事業的熱愛和承諾,為了如今海外“光明使者”的責任與擔當,他堅定不移地大步向前、無所畏懼,與那些中國電建奮戰在國外工程戰線的青年員工一樣,用奮斗書寫了最美的青春詩篇。 王孟承(左二)與塞籍同事參與中秋節活動 |
|||||
【打印】
【關閉】
|
|||||
|